资讯中心

INFORMATION CENTER

您的位置:首页 > 资讯中心 > 政策法规

政策法规

中国的能源转型

发布人:春泉节能    发布时间:2024-08-30

  中国能源转型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。十年来,煤电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03克标准煤/千瓦时,先进机组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水平与天然气发电机组限值相当。2013-2023年,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26%。持续推进成品油质量升级,成品油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。全国燃煤锅炉减少80%以上,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基本完成平原地区冬季取暖散煤替代。能源资源实现绿色集约化开发,绿色开发技术广泛应用,矿山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。在沙漠、戈壁、荒漠及采煤沉陷区推广“光伏+”生态修复新模式。PM2.5平均浓度累计下降54%,重污染天数下降了83%,有效支撑了美丽中国建设。

  中国能源转型为全球能源转型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重要贡献。2023年中国能源转型投资达6760亿美元,是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最多的国家。十年来,中国向全球提供优质的清洁能源产品和服务,持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不断推动新能源技术快速迭代,有力促进全球风电、光伏成本大幅下降。中国持续扩大开放合作,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绿色能源项目合作,核电、水电、新能源等一大批标志性项目接连建成投产,2023年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助力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8.1亿吨。中国新能源产业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,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,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作出了突出贡献。

  二、厚植能源绿色消费的底色

  绿色是生态文明的底色。中国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方式转型,着力转变对能源资源的路径依赖,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。

  (一)强化节能降碳制度约束

  始终坚持节能优先方针,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费,在转变资源利用方式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下功夫。

  用好能耗双控指挥棒。实施能耗双控是中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度性安排。中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,将能耗强度下降作为约束性指标,并推动向碳排放双控转变。十年来,中国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,大力发展节能降碳技术和产业,全面提高能源效率,能耗强度持续下降,累计节约能源消费约14亿吨标准煤,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亿吨。

  构建立体化节能管理体系。深入实施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》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》等法律法规,建立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、节能监察等制度体系,明确重点行业、重点企业节能管理要求,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,实施能效“领跑者”制度,提升各主体节能提效内生动力。发挥税收、金融等政策杠杆作用,引导全社会加大节能提效投入力度。

  创新市场化节能方式。强化能效标准标识管理制度,不断推动节能领域标准制修订,以标准引领各环节各领域节能提效。截至2023年底,共计发布能耗限额、产品能效等国家标准335项,能效标识覆盖5大用能领域44类用能产品。积极推进合同能源管理等市场化机制,推广节能咨询、诊断、设计、融资、改造、托管等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模式,2023年节能服务产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,比2013年翻了一番。

  (二)推动重点领域节能提效

  节能提效要啃“硬骨头”。工业、建筑、交通运输、公共机构等作为全社会能源消耗的主体,是节能提效工作的“基本盘”。通过全面实施节能标准、推广先进能效产品、淘汰落后产能,重点领域能效水平持续提升。

 4/16   首页 上一页 2 3 4 5 6 7 下一页 尾页